书写绝品彩笺纸

吴笺”作为上好的筏纸的代称,原产地在苏州。在南宋石刻《平江图》上,乐桥之南有一条“纸廊巷”,卢熊《苏州府志》也有著录,后讹作“纸郎巷”、“紫廊巷”、“紫兰巷”等。虽然“紫兰巷”在二十年前的城市改造中消失,但苏州笺纸的历史记忆并未消失。
南宋应元年间,苏州人颜方叔中制笺纸驰名全国。有的笺纸并非在苏州所产,也冠以“吴笺”之称,作为上好笺的代名词,陆游就好用“吴笺”两字入诗,如《暮春》有“诗成绝恨知心少,自写吴笺寄故人”。“吴笺”也很大程度上扩大了苏州的文化影响,迟在南宋,苏州制笺技术传入蜀中,蜀中仿制,称为“假苏笺”。到明代苏州笺纸的工艺更加多样,如卢熊《苏州府志》提到“春膏笺”、“水玉笺”、“细密洒金五色粉笺”、“五色大帘纸洒金笺”、“印金五色花笺”。
金花笺纸工艺为苏州特长,特别是洒金技术,尤为冠绝。苏州的冷金笺纸、泥金扇都名噪一时。苏州织造奏折中有一份同治八年制作五色蜡笺供料价目,计细结独幅双料两面纯蜡笺,每张工料银五两九分。又洒金笺,每张加工真金箔洒金工料银一两一钱五分二厘,每张工料银六两二钱四分二厘。同治十一年七月,蜡笺纸业在桃花坞河西巷建绚章公所。1921年,阊门内下塘街翰墨林书画店的泥金珊瑚笺获苏州总商会商品陈列所展览特等奖。五十年代后,张幸稼、吴养木、崔护、张继馨等皆画过笺谱,图案以梅兰竹菊为主。桃花坞木刻年画社印过《桃花坞笺谱》一套。由于人们书写习惯的变化和书写用品的更新,越来越少的人使用笺纸,桃花坞笺纸工艺也在逐渐被人们淡忘。

参考资料:
1.《桃花坞工艺史记》第四章第一节技艺超群的特种工艺美术之书写绝品彩笺纸 郑丽虹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