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观东的醋坊桥走入观前,首先看到的第一家门面就是苏州百年老店“陆稿荐”。以“酱汁肉”名扬姑苏的陆稿荐在苏州老字号中也可称老了。康熙二年(1663年),陆稿荐初创,当时是一家普通的肉铺。店主陆某将店设在苏州东中市崇真宫桥晚,专营生、熟肉。
苏州卤菜业历史悠久,据乾隆《吴县志》记载,北宋建隆之年(960),苏州已有熟肉店,以至明清已相当普遍。朱枫隐《饕餮家言》称有“陆蹄赵鸭方羊肉”。后笼统来分,一是以陆稿荐为代表的本帮,二是以乌鸣斋为代表的常熟帮,三是以协盛兴、桃源斋为代表的无锡帮。旧时陆稿荐门口有四块市招:“五香酱肉”、“秘制酱鸭”、“酒焖汁肉”、“进呈糖蹄”。正是它的代表作。
据《苏州地方志》记载:“陆稿荐创始于清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初为陆姓所开设,该店虽历经沧桑变迁,但在清咸丰年间,仍有陆姓后裔陆秦轩在原址中市街崇真宫桥堍营业,光绪二十八年迁址于挂前街至今。在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肉业加入苏州商务总会的已有四十六户,其中有四户使用陆稿荐牌号,另有两户未入会的也用老陆稿、杜陆稿牌号。
到1948年,苏州有肉店140户,其中有15户使用陆稿荐和近似陆稿荐的牌号,由此可见,当时竞争之激烈,为有别于他店,当时的店主倪松坡将醋坊桥陆稿荐加“大房”为商标下托两棵麦穗交叉,大房陆稿荐,门市生熟剪营,后面设有屠宰场和熟肉加工场,是典型的前店后坊大字号商店,解放前店堂中挂有木质黑漆底金字大匾额一块,上有该店创于康熙二年及历史变迁(此匾额解放后由工人文化宫借去供展览未归还),在“文革”时期,将大房陆稿荐改为“苏州熟肉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省商业厅批准,在观前街东扩建了生产和营业楼,恢复了原名“大房陆稿荐”牌号,由著名书法家武中奇所书,除恢复传统产品外,还根据市场变化和现代人的口味,由单一酱肉类10多个品种逐步扩大为烧烤、糟制、熏制及酱卤4个大类近100多个品种。大房牌五香酱肉、秘制酱鸭、酱猪头肉等,自1981年起,相机获原商业部、省商业厅优质食品、名特食品称号。
参考资料:
1. 陆稿荐苏式卤菜制作技艺http://www.szfwzwh.gov.cn/shiji/ShowArticle.asp?ArticleID=213
2. http://baike.baidu.com/view/12974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