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俗称鬼节,各寺设盂兰盆会,以祀亡魂;官府祭祀厉坛,苏人齐聚山塘,看无祀会。而去看会的船只,都得由桃花坞出发。盂兰盆会,是中元节的重要节目,盂兰盆者,出于梵语,意为救倒悬。《盂兰盆经》演说目莲救母的故事,说七月十五日置百味五果,供养三宝,解救亡母。南朝梁以后,中元节成为超度先人的节日,是日结盂兰盆会,诵经施食。后人误将盂兰盆作为贮食之器。自古以来,苏州此风极盛,晚晴时犹存。有好事之徒,敛财纠会,集僧众,设坛礼忏诵经,摄孤判嘝,施放焰口。纸糊方相长丈余,纸浆累数百万,香亭幡盖,击鼓鸣锣,杂以盂兰盆冥器之属,于街头城隅...

寒食

寒食,正好是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据说这天必定有疾风暴雨,所以古人也称寒食为一百五日或冷节。如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七说,京师以冬至后一百五日为大寒食,前一日谓之炊熟。因为寒食前接上已后连清明,人们容易混为一谈。隋唐时,人们寒食定在清明前二日,宋代则定在清明前三日。寒食是个独立的节日,且十分重要,人们会在这天做两件事,一是禁火,二是上坟。 节选自《桃花坞岁时风情》

过年

新年拜年,实在是人们出传递情感的一种形式.元旦清早起身,先拜祖宗喜容,陈设几案,点起香烛,供上鲜果,粉圆之属,自长及幼,冠服而拜,遵古制行贺年之礼,以祈四季安乐,万事大吉.行礼毕,向父母伯叔等长辈叩头拜年,再犹家长带领到亲友各处祝贺,或派子弟代贺,称之拜年.尊长则以果饵或红纸裹银元赐与幼辈,称拜年钱,又叫压岁钱.若男儿已成婚,则其妻对翁姑及各尊长也同样行贺年礼,受领父母尊长的拜年钱. 节选自《桃花坞岁时风情》